参考文献
选题报告
在报告中,将关注的主题定为“身边的社区存在的社会空间不平等现象”。这着眼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区内不同区域、地段或特定场所之间的社会空间分配和利用不平等。通过案例分析,将探究社会空间不平等现象的具体表现,比如不同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均匀分配、居民的社会地位差异等。可选取多个案例展示在特定社区内部的社会空间不平等,强调特定地区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居民生活和社会互动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报告旨在深入挖掘城市中社会空间不平等现象,强调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可能的改善措施以促进更公正、更平等的社会空间分配。
2023-10-30:选题报告撰写
规划资料
选题报告
定福庄社区内存在的社会空间不平等现象
我们将通过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深入探究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内不同区域、地段或特定场所之间的社会空间分配和利用不平等现象。我们将寻求了解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特定社区内的具体表现,如基础设施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分配以及居民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多个具体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等手段,用定性的方式探索城市社区内的社会空间不平等情况,着重分析这些差异对居民生活和社会互动的影响。我们强调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尝试提出可能的改善措施。
社会空间资料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论的具体讨论域,同样是在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他关心的问题是这一生产方式在实际社会空间中发生的历史过程。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在交通运输上首先利用了现存空间中的条件,原先客观环境中已经存在的河流和大海,人们的步行、骑马、骑自行车的活动都是已经发生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的客观条件和主体实践,除此之外,资本主义新型的生产方式必须拥有自己新型的交通空间,这种新型空间建构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需要,建设了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对空间的渗透已经在实现制度渗透获得霸权”
也由此,列斐伏尔指认说,他所重构的社会空间是“某种‘行走在大地上’(sur le terrain)的现实(réalisation),即在某种被生产出的社会空间(espace social produit)之中的现实,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rapports sociaux de production et de reproduction)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具有三个构成要件:行为主体(actors),位置(positions),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结关系
社会空间的概念与其他常见概念相区别——社会结构关注社会生活的结构和形状,而非行为主体的自主性;社会系统关注行为主体的功能和角色,而非空间位置;社会网络关注行为主体之间的纽带,而非行为主体和位置之间的联结。
区别于法国学者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和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 的论述(两人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而且强调社会空间的结构性。),从齐美尔到戈夫曼的这一脉传统却并非是结构性的,而是以社会互动为基础,有着他们独特的关注与品味。
齐美尔的“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存在有意识的边界,空间具有 “内聚性”(internally cohesive)。 因而齐美尔较少考虑空间的外部,或者只是将其作为环境来对待。
社会距离是存在时空性的。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社会距离指的并不是两点之间的一个固定距离,往往涉及人们之间的情感关系。空间距离对情感可能产生不同效果。两个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近,既可能使感情更加强烈,也可能带来很强的压迫性。社会距离同物理距离之间不可分割,与人的情感关系也是如此。
在社会空间之中,还存在一种有盲点的情形,并非每个社会空间的位置都有人占领,这就产生了齐美尔所谓的 “虚无空间”(empty space)。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中,只有当存在虚无空间之时,才会有人群去竞争和抢占,空间的流动性也由此产生。这一点可谓齐美尔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空间理论与法国理论的重要区别之一。
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空间”
他在一张同心圆图上将芝加哥分为由中心到边缘的各个不同区域,去研究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群体之间如何互动,不同族裔在城市空间之中如何流动,而非完全关注城市的结构性特征。这是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中时常忽略的一个问题。
芝加哥学派认为社会互动有四种基本形态:竞争(competition)、冲突(conflict)、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assimilation)。此外还有一种经常被后来的研究忽略的形态——孤立(isolation) ,它同齐美尔的虚无空间有所关联,因为当两个人或两个群体之间的空间是虚无空间时,就会产生孤立。
既然社会空间存在边界,就会有入侵的现象,入侵者和空间区位原来的占据者之间产生互动,从而出现各个人群的适应现象。帕克、伯吉斯、麦肯齐 (Roderick D. McKenzie) 等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诸多文化特征,都是在入侵与适应的过程之中产生的。
戈夫曼的社会空间理论
《精神病院》(Asylums) 、《公共空间的关系》(Relations in Public)
《精神病院》一书中,提出了 “全控机构”(total institution) 这一经典概念,精神病院、监狱、军队、寄宿学校等全控机构都把人同外界隔离开来,让其原本的自我消亡,在机构中形成新的训练和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戈夫曼的这一概念同芝加哥学派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以及齐美尔关于框架和边界的论述,具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都将研究者所关注的社会空间之外的东西隔离出去,不予考虑,或者只作为外部环境来考虑。《公共空间的关系》中《自我的领地》(The Territories of the Self) 一文从自我出发,探查自我周边的空间是如何组织的。
“领地” 有三种类型:固定的(fixed)、情境化的(situational)、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
由此,他区分了八种个人领地——个人空间 (personal space),即属于个人的专属空间;落脚之处 (the stall),比如公共空间一些舒适的椅子、电话亭等暂时性的空间;用途空间 (use space),比如被 “占用” 的谈话人之间的视线、运动员使用器械的空间;次序 (the turn),即通过先来后到等次序确定的空间;外套 (the sheath),比如遮挡皮肤的衣服或一把伞;占有领地 (possessional territory),比如用外衣、帽子、手包等个人物品所占有的空间;信息禁区 (information preserve) 以及谈话禁区 (conversational preserve),比如某一微信群内信息共享、自由谈话,但不能随意扩展到外面的空间。可以看出,戈夫曼的这个分类是将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混在一起论述的。
“标记”(markers) 与 “侵犯”(encroachment)的概念。对于领地的占有需要标记,通常是用一个私人物品放在某处,形成行为主体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侵犯也有不同的种类,一种是进入他人的领地,另一种则是放弃个人的领地,比如在排队过程中突然走掉,也是对次序的侵犯。
选题修改方向
个人
分商业区域、公园区域、政宣区域
两个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近,既可能使感情更加强烈,也可能带来很强的压迫性。社会距离同物理距离之间不可分割,与人的情感关系也是如此。联想: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之争
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中,只有当存在虚无空间之时,才会有人群去竞争和抢占,空间的流动性也由此产生。联想:最终也会落到平等与正义的讨论当中,与法国理论在这方面殊途同归
2023-11-22:研究报告撰写
阅读笔记
秩序、利润与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生产及其困境_杨宇振
“定序”:局部调整、优化运动要素间的配置关系来持续;“去序”:从总体的角度检讨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找新的总体结构。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定序”与“去序”的辩证关系;权力和资本对于“定序”和“去序”的持续再结构和调节构成社会变迁的普遍状况。
公共空间:不同管道(强调人口的流动)密集形成的“管束”成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有观念、社会和物质的三种属性
两种公共空间:管束型和节点型公共空间成为权力与资本在“定序”和“去序”过程中的关键调节领域。
资本与权力的运动方向和内容都将重新切割和形塑公共空间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公共空间对社会空间的现实意义
阿里·迈达尼普尔曾经提出,历史过程中,公共空间丧失了它之前的诸多整合的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公共空间专门化了(由于产业、功能的专门化),但“公共空间作为私密空间之间的媒介……抵制了社会性空间裂变的扩张”。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公共空间的运动方向与内容不断受到权力与资本的切割和形塑,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建立、粘结被异化的人群间沟通的可能;或者更清晰地说,经由公共空间来生产反异化、反规训的可能。对于主要受雇于强权与资本的专业人员,认识公共空间的多义性,为生产公共空间多义性提供物质形态的可能,而不是从形态美学的角度出发,是一个需要批判性认知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
迈达尼普尔A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开发为什么重要?丨Mj//卡斯伯特AR.设计城市城市设计的批判性导读韩冬青,王正,韩晓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60.
《社会空间和社会变迁——转型期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转向》钟晓华
社会科学深远的“空间转向”
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将“空间区位布局简化为社会世界复杂度”的城市生态学,区位、位置、流动性等概念被用来测量、描述和最终解释社会分层现象。
到60、7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重新引入社会再生产、资本循环等概念,将空间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及力量,城市再生产由空间中的生产(productioninspace)转向了空间本身的生产(productionofspace)。
后现代地理学家索贾(EdwardSoja)继而将社会空间的意涵进一步深化,提出“空间性”(spatiality)概念,使之成为与“历史性、“社会性”并置的社会分析维度。
继一系列空间的价值维度和理论范式维度方面的学术努力之后,马克·戈特迪纳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社会空间视角(sociospatialperspective)他从以上理论中取精华,又避免了传统空间生态学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两者的简化论特征,试图将阶级、教育、权力、性别、种族等更多因素以一种整合的观点纳入城市空间的分析中
中国语境的社会空间
体制转型: 城市空间的改造并不是列斐伏尔意义上的空间生产;从生产导向的城市计划经济向服务消费导向全球市场经济转变的生产方式,需要生产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空间,故此产业空间、居住空间和消费空间都发生了空间位置与形态上的巨大变化。城市空间的变迁背后不仅是资本累积的逻辑,也体现了政治控制与意识形态的逻辑。关于具体的中国城市空间生产机制的讨论, 多集中于城市政府角色的转变。
经济结构变迁: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经济利益驱动性和利益冲突特征。城市空间生产已成为当代中国建构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生产方式之一。与其他商品一样,这样的资本循环引发了空间的“同质化”,但由于空间不同于其他商品,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因此所谓新空间的生产不过是对旧空间的重复破坏以获取空间的交换价值,从而导致了空间的“不稳定性”。
社会结构变迁: 政府与市场主导的匀质、抽象的空间生产将原先多元、差异的日常生活世界推至边缘,城市空间的商业价值(占有)和市民价值(使用)敦轻敦重的问题浮出水面。如,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乡格局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产业空间重构致使大批城市新移民和市民化的农民的出现。
社会空间的研究转向
城市空间的社会性: 揭示自然、物质空间形态背后的动态政治、社会、文化意涵。观察资本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劳动力流
动、城市扩张、内城衰落等城市社会的空间性: 物化的空间现象成为理解城市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具体镜像。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关系、个人家庭生活等无不具有空间性。体现在:资本生产与消费、国家-社会关系、符号和意义的系统、生活体验与身份认同
社会空间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界定之难、与既有城市空间研究的融合之难、西方理论对中国经验的适用性不足
《迈向什么样的空间社会学——...社会学对象的四种路径与反思》营立成
四种实现社区“社会学对象化”的可能路径,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论文中“社区”名词的扩展:从居民居住区变成与“社会”群体概念相区别的空间概念。
一,社区的空间社会学:空间是动态平衡的生态有机体;
二,情境的空间社会学:空间是影响行动的社会情境;
三,分配的空间社会学:空间是诱发不平等的稀缺资源(业主阶层,住房阶层)(和第一篇论文有一定理论的重合,但是不同的占多数);
四,生产的空间社会学:(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品。
《空间社会学视阈下城乡空间关系演进研究》宗海勇
研究对象: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本性、历史性
城乡空间排斥:空间不平等的社会意涵
生态生活空间不平等
经济市场空间不平等
文化教育空间不平等
福利保障空间不平等
《住房商品化与中国城市阶层空间分布的重构》张雪筠
评价:可以当做背景资料参考,对我们的研究没什么实际价值,斜体那里值得看一看。
内容:桑德斯:现代社会中消费具有文化意义,即消费可以形塑文化体验及个人身份。在社会学家眼中,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于是用住房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成为了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进而产生的“同质聚居”值得研究。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住房的分布与单位有关,而且有居住地域分异的状况,如工业区产生工人居住区等,但这种混住不意味着有社会分层,因为当时的分配制度是“低工资、高福利”,住一起不代表人们的福利相似。改革开放之后,“住房商品化”会让阶层类似的人聚集,而这种分异会让城市空间资源占有不平等。
为了扶持房地产业,政府会为新建的小区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措施,而忽略老旧居民区的公共设施。而房地产商也倾向于在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建造高价位的小区,不完备的地方建造低价位小区。
“公共消费能力”:使用教育、医疗、社会公共设施、公共住房等等资源的能力。
摘录: 市民真正的生活水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孩子受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享受文化娱乐资源的可能,以及参加社会决策和活动的可能,有时可能不是取决于他的收入和工作时间,而是取决于他住在哪里......世界各地城市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低收入家庭仅仅因为住得远便难以享受优美的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
研究报告撰写
研究缘起
社会空间理论背景
社会空间是城市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由法国学者布迪厄和列斐伏尔等人深化和阐述。相对于其他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系统和社会网络,社会空间关注的是行为主体、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社会空间的结构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对于空间生产下的社会空间理论,社会心理学派对社会空间的理解有所不同,认为社会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场所。齐美尔认为社会空间具有内聚性,存在有意识的边界,强调空间的内部关系。社会距离在他的理论中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涉及人际关系的情感维度。戈夫曼则通过《公共空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个体如何组织周围的空间。(社会空间从齐美尔到戈夫曼,刘思达,2023)
综合而言,社会空间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涵盖了个体、位置、互动和权力等多个方面。不同学派和学者对社会空间的理解有所不同,为我们理解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社会空间研究路径
社会空间的多元研究路径: 在研究社会空间的路径中,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研究途径。这包括社区的空间社会学、情境的空间社会学、分配的空间社会学以及生产的空间社会学。这种多元化的路径反映了对社会空间不同层面和维度的研究兴趣。(迈向什么样的空间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对象的四种路径与反思,营立成,2019)其中,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本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研究路径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空间社会学视阈下城乡空间关系演进研究,宗海勇,2018)
公共空间的转变与困境: 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强调了其演变过程和面临的困境。公共空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观念、社会和物质的三种属性。在管道社会模型中,城市公共空间分为管束型和节点型,成为权力与资本调节的关键领域。(秩序、利润与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生产及其困境,杨宇振,2018)公共空间在历史过程中失去了整合性的功能特性,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趋于专门化,但仍具有建立、粘结异化人群间沟通的潜力。公共空间的运动方向与内容虽然受到权力与资本的切割和形塑,但仍可能通过生产反异化、反规训的可能性,具有社会空间的实际意义。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空间: 在中国语境下,社会空间研究涵盖了城市空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体制转型、经济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迁共同塑造了城市空间的演变。这包括城市政府角色的转变、经济利益导向的空间重构、商业价值与市民价值的权衡问题。对城市空间的研究还强调了空间的“同质化”和“不稳定性”,指向了空间变革中的社会经济动态。(社会空间和社会变迁——转型期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转向,钟晓华,2013)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路径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空间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丰富、深入的社会空间理论体系。
总结
在深刻理解社会空间理论及其研究路径后,我们将采用一种整合性的研究视角展开调查。社会空间既是宏观视角下行为主体、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也是微观视角下个体的社会互动情境。
依据接近性和可获得性,我们选定了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进行深入探究,关注不同区域、地段或特定场所之间的社会空间分配和利用不平等现象,了解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特定社区内的具体表现,如基础设施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的分配以及居民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不仅聚焦于社会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本性和历史性,还关注中国语境下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以求更准确地分析社会空间不公平对居民生活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2023-11-23 下一阶段指导
定福庄社会空间的整体画像
方式:文献调查&实地调查
要求:尽可能全面、做好标注和记录
调查流程:每个小组实地调查、在地图上标注各个地点的位置并标号、在表格记录基本信息
表格指导
标号
各类目的说明
标号,各小组各自标号即可,记得在地图上注明一下
名称:有官方名称就写,没有就自己编就好
类型:在我们的调查主要分四类:基础设施分布(交通、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配(医疗、教育等)、公共空间(公园、商业等)、其他
情况:主要考虑空间的实践性(是什么样的活动场所)、社会性(社会功能和社会意义等)、人本性(为谁而建的,在那里活动的人有什么特征)和历史性(那个场所是否有什么起源、经历和未来规划)
定福庄文献调查中主要设施分布
定福庄及其附近基本范围
定福庄较大型公共服务及公共空间示意
定福庄综合医院和教育服务分布
想法
定位的文化产业走廊有利于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却没有给居民带来足够畅通的发展渠道和足够有前景的发展空间
调查结果
2023-12-6 最终调研指导
内容:推进深入的实地调研,女生三人继续在大黄庄南里附近对文化广场、金宝生活、老年服务、早市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建议补充一些傍晚的观察);男生组继续对定福家园和产业园区进行观察和记录(建议补充一些白天的观察)。此外,大纲已经列好,愿意对
ddl:下周二
2023-12-6 大纲
研究背景
社会空间是城市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由法国学者布迪厄和列斐伏尔等人深化和阐述。相对于其他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系统和社会网络,社会空间关注的是行为主体、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社会空间的结构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对于空间生产下的社会空间理论,城市生态学派对社会空间的理解有所不同,认为社会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场所,关注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齐美尔认为社会空间具有内聚性,存在有意识的边界,强调空间的内部关系。社会距离在他的理论中不仅仅是物理距离,更涉及人际关系的情感维度。戈夫曼则通过《公共空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个体如何组织周围的空间。
(社会空间从齐美尔到戈夫曼,刘思达,2023)综合而言,社会空间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涵盖了个体、位置、互动和权力等多个方面。不同学派和学者对社会空间的理解有所不同,为我们理解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对社会空间的研究,前人有这样的研究:
社会空间的多元研究路径 【在研究社会空间的路径中,不同学者提出了多种研究途径。这包括社区的空间社会学、情境的空间社会学、分配的空间社会学以及生产的空间社会学。这种多元化的路径反映了对社会空间不同层面和维度的研究兴趣。(迈向什么样的空间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对象的四种路径与反思,营立成,2019)其中,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本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研究路径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空间社会学视阈下城乡空间关系演进研究,宗海勇,2018)】
公共空间的转变与困境: 【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强调了其演变过程和面临的困境。公共空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观念、社会和物质的三种属性。在管道社会模型中,城市公共空间分为管束型和节点型,成为权力与资本调节的关键领域。(秩序、利润与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生产及其困境,杨宇振,2018)公共空间在历史过程中失去了整合性的功能特性,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趋于专门化,但仍具有建立、粘结异化人群间沟通的潜力。公共空间的运动方向与内容虽然受到权力与资本的切割和形塑,但仍可能通过生产反异化、反规训的可能性,具有社会空间的实际意义。】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空间: 【在中国语境下,社会空间研究涵盖了城市空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体制转型、经济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迁共同塑造了城市空间的演变。这包括城市政府角色的转变、经济利益导向的空间重构、商业价值与市民价值的权衡问题。对城市空间的研究还强调了空间的“同质化”和“不稳定性”,指向了空间变革中的社会经济动态。(社会空间和社会变迁——转型期城市研究的“社会—空间”转向,钟晓华,2013)】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路径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空间的研究动态,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丰富、深入的社会空间理论体系。
在深刻理解社会空间理论及其研究路径后,我们将采用一种整合性的研究视角展开调查。社会空间既是宏观视角下行为主体、位置和它们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也是微观视角下个体的社会互动情境。
依据接近性和可获得性,我们选定了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进行深入探究,关注不同区域、地段或特定场所之间的社会空间分配和利用不平等现象,了解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特定社区内的具体表现,如公共服务空间的分配、居民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以及产业空间的规划发展。不仅聚焦于社会空间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本性和历史性,还关注中国语境下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以求更准确地分析社会空间不公平对居民生活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研究方法和对象
文献调查描绘整体
空间集中化
附图:朝阳区(设施图)+定福庄(设施图、自画调研商业区图)
无论从朝阳区还是从定福庄的角度出发,公共服务空间、居民区公共空间以及产业空间均呈现出集中化的特征。这种集中化现象可能导致某些社区或区域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服务,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欠缺。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可能引发社会不平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互动。
绿地在郊区
附图:朝阳区(区划图)+定福庄(平面图)
绿地分布同样是集中化地分布的,同时位于郊区,这种低可达的特征对于居民的享用造成了阻碍。文献中提到的《抵抗孤独···》也强调了郊区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并讨论了其对社区居民的影响。这种郊区绿地的集中分布可能导致一些居民无法方便地享受到自然环境,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
横向的发展,纵向的式微
附图:朝阳区(景观图、设施图)+定福庄(交通图)
位于北京市的横向中轴线上,定福庄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横向的导向。然而,这种横向发展正反映了一些社会空间的不平等。
从城市生态学的同心圆概念的批判入手,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横向发展中,某些社区可能更受重视,而纵向却显得相对缺乏关注。这不仅在空间上表现为资源和服务的不均衡分布,同时也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倾向性,可能导致一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
从空间的生产角度看不合理的流动:交通没有纵向的分布(居民通行的流向),而只分布在横向(工作通行)。这表明城市往往被视为一个白天工作、晚上离开的地方,而居民的社会互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这种横向导向的城市规划可能加剧了社会空间中的不平等,限制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和社交范围,影响了社会互动的多样性和深度。
实地调研发现细节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集中在文献调查中发现的公共服务空间较为集中的区域【附图】展开了广泛的观察,在以下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中最终选取了大黄庄南里、定福家园两个居民区以及DREAM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进行深入调研。
大黄庄南里情况
文化广场、早市、金宝生活
“傍晚时分来到文化广场,这里年轻人似乎已经绝迹,都是一些大爷大妈在玩。尽管昨天下了大雪,但这里打牌,下象棋,打乒乓球的人(好吧不是打乒乓球,是在乒乓球桌上打牌)依然非常多。一般的健身设施没什么人用。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这里活动的老年人以男性为主,能看到成群的男性中夹杂着零星的女性。除了一对老年夫妇带着两个小孩玩,此外没有小孩出没。作为一个文化广场,在社区的大门附近可能使得这个地方更像是社区的一部分,因此年轻人很少会进去参与活动。”
“早市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场所,所以在傍晚时分来的时候,里面没有什么流动商贩。但那些固定的商家都还在摆,有开门的也有关门的,无论如何都比较冷清,偶尔有成对的老年夫妇或者是大爷经过看一看。金宝生活一层以中老年人为主,但也开始出现了不少年轻人;到了二层年轻人开始居多,而且也出现了小朋友。整体性别比比较均衡。”
【年轻人的缺席】文化广场作为一个开放的场所,与附近小区居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社区紧邻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却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这个场所出现,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金宝生活中商品的明显趋势(包括衣物款式和商品摆放等)也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受众主要是年龄较大的人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附近年轻人在这个区域的相对缺席?
【短暂的活动时间】在大黄庄早市中,出现的油条“买十送一”等促销情况表明其受众并非独立个体,而是那些承担家庭或团队部分生活责任的人。这些人的聚集是否反映了在这个的家庭成员或团队成员相对较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定福家园情况
“我由南向北走,先经过定福家园南区再经过北区。首先的感受是,在朝阳路上早上九点交通很繁忙,在路旁走觉得很吵很心烦,但一旦从朝阳路上随便拐到一条南北(纵向)的路上,一下就会被宽敞又空旷的双向四车道三间房中路震惊到。明明交通需求没那么大,道路为什么修这么宽?
随着逐渐向北走,接近社区,能感觉到明显能看到更多的老年人不过在接近地铁站的地方,又能看到都是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定福家园小区周边生活还算比较便利,最近的公园只有一公里不到,小区下面周围有超市(比较少),药房(比较少按摩店、健身房……但最令人心烦的是定福家园北里和南里之间夹着一条朝阳北路,车辆噪音很大,两侧路旁到处是停的电动车、共享单车,地上都是肮脏的积雪,被从机动车道上扫到道路两旁自行车道的地方,骑车路过要很小心。
走到定福家园南里,最深刻的印象是旁边都是小区,但是小区和小区之间都用铁栅栏隔着,小区内部也看不到居民,感觉是一座鬼城。”
【集中化的设施】作为一座新建于地铁口附近的小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与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商业区集中分布在地铁口周边。在小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离地铁口较远的居民可能难以充分享受到相关便利。
【纵向流动从不被利用到被忽视】
【社会互动的缺失】我们注意到,在傍晚时分,很多人正在回家的路上,路边停放的车辆也不少,然而,公共空间中活跃的居民却寥寥可数。更令人注意的是,居民楼的公共空间甚至附近公园的照明也没有开启。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互动的缺失呢?
这种现象可能表明,尽管小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交往,但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交互动似乎较为有限。公共空间的未充分利用可能导致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机会减少。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改进居民社交体验的建议。
居民区比较性分析
新建和旧建的客观情况
居民的属性:常住民和租户
2
社会互动的区别
流动性的不同表现
1
2
从管线性观的社会空间来看,定福庄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街道、商业区都没有能够形成节点或集束,也因此不能够调节社会存在的资本和权力问题。
文创产业园情况
“早上八点半开始逐渐有年轻人从南北门进入,走进大楼,但从南门进入的人更多,可能是因为南门旁边有很多小区。进入园区的人们神情凝重,步伐都很着急,可能因为今天上午风很大吧。园区内北门、南门附近建筑内饰比较高级,东西两侧都是砖砌平房,和大门旁边建筑格格不入。园区内食堂、餐厅、便利店比较齐全,甚至还有一个党政服务站。早上八点多园区内建筑里人不是很多,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一楼装修简陋的餐厅里边看手机边吃饭,感觉到他们很孤独。
总体感觉产业园区内部很荒凉,脏兮兮的,好像一个建筑工地上随便铺了一点路,盖了几座楼就开始招商了。园区内绿化聊胜于无,只是每隔几米十几米种了一颗松树。除此之外,园区里面并没有给上班人们提供室外的休闲区域(运动、休息、就餐。。。)离园区最近的公园走路路程要20分钟以上,员工几乎没有办法在上班前后享受自然景观。感觉员工的个人体验、身心健康、能不能有一个舒适的上班环境,这些因素被忽视了”
文创产业园本身是新建设的开放空间,其中通常包含可供人们使用的口袋公园空间。然而,实际上这些空间往往建设并不完全,即使建成也未得到人们的利用,甚至往往连灯光都未开启。这反映出工作地点的流动性。
产业空间类比分析
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夜幕降临时,商厦和办公楼灯光熄灭,街上行人寥寥。尤其是商场前的广场大面积空置,这个原本规划为公共空间的区域却未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益,彰显了不仅是社会空间不平等问题的存在。
问卷测量居民感知
基本参与情况
参与发展情况
共建共治情况
总结:定福庄空间正义现状
结合上面的情况,总结几个要点
最后两三句话写结语